close
Blogtrottr
月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月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TypePad Has the Tools

Looking for a premiere blogging service? Start your blog today on TypePad.
From our sponsors
日本教育停看聽:寶塚音樂學校百年校慶 明星雲集回顧過往
Aug 13th 2013, 16:08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宋竑廣

日本寶塚歌劇團在台灣也有高知名度,其背後人才的來源、寶塚音樂學校,於7月17日慶祝創立一百週年,該校至今培養出4,400名歌舞專業人才,其中現職的寶塚團員,與其他包括名演員天海佑希在內約2,300名校友與舞台相關人員,在這一天齊聚一堂,回顧學校一世紀以來的歷史,與當初在校學習的點點滴滴,慶典過後,也引發參加者不同面向的心得,帶給粉絲更深一層的認識。

寶塚團員專業養成

據寶塚音樂學校官網介紹,該校作為寶塚歌劇團團員的養成機關,旨在磨練學員音樂、舞姿與演戲三方面的技藝,修習作為舞台專業人員應有的素養,培養清純高雅的人格,成為優秀的舞台歌劇演員,為此學校會提供精神與肉體上的嚴格訓練,與禮儀規範方面的教育;配合芭蕾、鋼琴、聲樂等專業課程的訓練,學員一步一步地,從觀摩寶塚歌劇團的演出、客串到親身登台,達成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目標。

寶塚音樂學校自1913年創校,一開始名為「寶塚歌唱隊」,1918年改名為「寶塚音樂歌劇學校」,之後又經歷不同的校名與分組至今,一直以來和寶塚歌劇團密不可分,只有學校的畢業生可以成為團員,最早畢業生入團之後仍稱之為「學生」,這是因為當年團員被取笑為舞伎、藝伎,創校校長小林一三憤怒地說:「寶塚歌劇是好人家的子女接受高等音樂教育的地方。」學校與劇團一體化,入學與入團的期數也相同。

▲日本知名的寶塚歌劇團2012年10月30日在台北舉行台灣公演記者會,邀請演員柚希禮音(圖)演出精彩片段。(圖文/中央社)

據維基百科等資料,在寶塚音樂學校學習兩年畢業後,就可以入團,成為寶塚歌劇團研究科一年級生(也會有無法入團的畢業生),簡稱為研一(到二年級就類推為研二),通常早上辦完畢業典禮,下午就接著舉辦入團儀式;之後經過彩排,研一全員在劇團春季公演登台,稱為「初次舞台公演」,會有輪流代表致詞的機會;經過「初次舞台公演」後,團員會決定加入花、月、雪、星、宙等不同組別,各組設有組長,通常由最高年級的學生擔任,統籌、管理組員事務。

寶塚的一大特徵,便是自1980年後後採用所謂的明星系統,依觀眾數、人氣等得分,決定明星的等第,成為演出的要角,各組最高等級的「男性角色」(寶塚演員全為女性,男性角色仍由女性演出),稱為「主演男役」,擔任各公演的主演,劇本常為其量身訂作,其對手戲的女性角色,稱為「主演娘役」,演出女主角,兩者其下還有第二順位、第三順位等;寶塚歷史上躍升最快速的「主演男役」是天海佑希,相對於其他人最晚成就的20年,她只花了7年時間,躍升最快速的主演娘役是黑木瞳,從入團到主演只花了兩年。

慶典當天,集結了好幾位寶塚出身的女演員,星光熠熠,由曾經以《武士的一分》入圍日本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檀麗擔任主持;演出電影「極道之妻」系列、1955年入團的前輩加茂櫻花演唱《寶塚 我心的故鄉》;座談更邀集了,主演奧斯卡得獎電影《宮本武藏》(1954年)、日義合作電影《蝴蝶夫人》(1955年),出演2013年電視劇《最棒的離婚》,至今仍活躍於第一線戲劇的八千草薰;在70年代主演《凡爾賽玫瑰》男角大紅、得獎無數的麻實麗等人,細數不同時代下的母校回億。

當年文物另展風華

對於有興趣認識寶塚歷史的民眾,現在已經有了類似寶塚博物館的「寶塚文化創造館」,該館於2011年設立,原為1935年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前身是自1937年作為寶塚音樂學校校舍,中間經歷45年,培養出2,400名校友,處處有著創設校長小林一三經營的痕跡,在建築史與文化史上都有一定的評價。

館藏包括寶塚音樂學校一整個學期的相關照片與教材,有4台電視放映一般看不到的現場上課情形與戶外活動;舊寶塚大劇場的歷年海報,從草創期到現在橫跨一百年共774張,企劃展電影室,以120吋大螢幕放映寶塚歌劇的主題影片,內容從名曲集、運動會到舞台設計等不一而足;歷年名作的舞台衣裝,可供參觀者合照;讓大家從各種角度認識寶塚音樂學校與寶塚歌劇。

▲《寶塚歌劇團80年史》一書中收錄的月組公演照片,圖攝於1930年8月。(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歷史悠久的大講堂,照明燈具保持當年原樣,平時舉辦照明、音響、化妝等舞台相關體驗課程,並區分成人與兒童兩種不同程度,以便專業認識與教育推廣用;原本的芭蕾舞教室,現在可作為社交舞、街舞;鋪設木質地板的日本舞教室,除了原本教授傳統舞蹈的功能外,也可練習瑜伽等靜態運動場所;種種便利的設施,在拓展用途後,讓民眾除了緬懷過去寶塚的歷史、認識寶塚文化,也可從事舞台藝術相關活動。

歷年學員在參加寶塚百年慶典之後,紛紛在自己的部落格分享當日心得,有的忙著拍攝名角、明星,看著天海佑希說:「以出身寶塚為榮。」有的在茫茫學員中和同學喜相逢,發現班上出席率很高、展現對母校的認同;有的到當年自己上過課的教室,想著「從芭蕾舞教室的陽台可以看到武庫川呢」等等的回憶;懷念恩師的也不乏其人,例如在2011年去世、榮獲義大利功勞勳章的聲樂家五十嵐喜芳等;還有不少人一進劇場,看到販賣處很是興奮,跟網友推薦昔日學生生涯念念不忘的特產零食。

見證女性爭權軌跡

另外有的回顧頗為特別,目前唯一寶塚出身的同志運動者東小雪寫道:「雖然已經出櫃了,但如果說會動搖到什麼基本的事情的話,就是之後的人際關係,寶塚的身分很容易成為焦點,而且又只有我一位寶塚演員如此,現場有的同學會招呼說:『在電視上看到了,恭喜妳結婚(東小學舉辦過不受法律承認的結婚儀式)。』也有的同學感到困惑。『為什麼寶塚不容易接受同志呢?』這是我要用一生去思考的問題,一朝一夕也回答不出來。」

或許從事同志運動、對平權較有感觸的關係,東小雪又提到,介紹寶塚在戰爭時期的紀錄片,感動了許多人,當時的成員因為身為女性,沒有參政權,不能對戰爭表達意見,她說:「我的前輩們,在無能為力的情形下失去舞台,但現在的寶塚成員,已經不受學歷或性別的影響,而平等地享有投票權,我想這有很大的差異。」「作為寶塚百年歷史中的一員,我想,一定要認真地思考投票,因為參政權並非憑空得來。」二戰時期,寶塚的戲幾乎都是軍國主義的內容,也加入勞軍的行列,甚至投入為軍方縫製衣物的工作。

位於兵庫縣寶塚市的寶塚大劇場(座位數2,516席次),2010年一年觀眾人次約在80萬左右,和高峰期有段差距,不過東京寶塚劇場(座位數2,086席次)仍然常常客滿,2011年,東京寶塚劇場達成自重新開幕以來、第一千萬名觀眾的目標,而寶塚文化創造館也在今年達成一萬人次的觀眾數,去年99週年時,應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首度來台表演,票券銷售一空。

台灣公演過後,「表演藝術評論台」有感而發地寫道:「寶塚演藝實力令人感佩,在知識菁英階級之外,總也有不必仰賴八點檔連續劇仍能安撫人心的大眾娛樂,寶塚會不會帶給台灣新的刺激?40年的失落此一刻重新連結,歷史的回答仍大過現下的反問。」對於曾經在1960年代影響台灣藝霞歌舞團表演風格的寶塚,台日兩地不管粉絲或舞台工作者,都將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跨過百年之後,她們繼續發光發熱的模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ndycrush 的頭像
    candycrush

    聶小倩電視劇 , 聶小倩 陳庭妮 , 聶小倩 中視 , 聶小倩線上看 , 聶小倩 陳庭妮線上看 , 聶小倩電視劇線上看 , 搶救21克的愛情 , 莫子儀 , 聶小倩 陳庭妮第一集 , 陳庭妮 , 聶小倩 中視線上看

    candycru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