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6月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6月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New designers every week.
From our sponsors
本報特稿/大陸經濟政策微調與展望
Aug 13th 2013, 02:12

中央日報 – 

(一)前言

 今年上半年大陸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4.8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6%;其中第一季度增長7.7%,第二季度增長7.5%;1至6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20.1%,增速比1至5月份回落0.3%;對外貿易大幅放緩,6月份進出口雙雙下滑。此外,7月匯豐大陸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 47.7,為11個月以來最低;製造業產出指數值48.2,為9個月以來最低,顯示由於外需放緩,製造業持續放緩。在財政收入方面,上半年稅收總收入完成5.92兆元,同比增長7.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9%。收入增速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大陸經濟增速回落,導致與經濟指標密切相關的稅種收入增速放緩。

 對於以上的生產與收入數據,大陸官方認為是「緩中趨穩」的平穩過渡,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仍在可接受的範圍;外界則認為大陸經濟存在明顯下行風險,如果這種趨勢不變,則下半年的GDP增速有可能繼續下行,導致全年的GDP增速無法實現目標;甚至有人認為大陸經濟面臨衰退。

 最近幾年,大陸一直努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尤其是習李政府更積極倡議改革與轉型,強調去槓桿化和結構性改革,以短痛換取長期效益;不會因為經濟困難而重走政策刺激的老路,但也不會容忍經濟增長觸及「下限」。但從目前的經濟表現看,短期內調整與轉型尚未見效。如果經濟增速持續降低,則各種潛在的矛盾將顯現。沒有穩定的增長,調結構就沒有基礎、缺乏動力,結構調整與轉型將難以進行,因此最近出現了財經政策微調的跡象,一方面進行金融改革,對小、微企業減稅,並加大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與節能環保領域的投資、加快保障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另一方面對各級地方政府債務進行全面審計。呈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相互促進的局面。

(二)經濟微調與改革

 目前大陸內、外需增長乏力,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為舒緩這方面的壓力,同時凸顯經濟政策的轉變,大陸最近推出了金融與財稅改革。

 在金融改革方面,今年7月5日發布「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涵蓋了強調合理保持貨幣信貸總量、整合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等十條內容。7月中旬,人民銀行取消銀行貸款利率下限,放開貸款管制,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雖然存款利率上限尚未完全放開,但通過利率進行資金流向和配置調節,是一項重要的貨幣政策改革。7月24日美國「紐約時報」載文認為,儘管這項改革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但它也許具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表明大陸正在醞釀更深層的金融改革。

 在財稅改革方面,從8月1日起,對小、微企業中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徵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目前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稅率為3%,營業稅為5%。以月營業額接近2萬元的小、微企業為例,免徵政策實施後,企業每個月可以減輕稅負600元到1,000元。600多萬戶加起來,減稅規模達幾百億元。此外,從8月1日起,「營改增(營業稅改為增值稅)」改革將從區域試點擴展到全大陸,2013年將為企業減輕稅負1,200億元,其中減稅最多的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戶,平均減稅幅度達到40%。大陸預估,給小、微企業減稅,有利於穩定就業和促進民間投資與消費,為經濟和市場增添活力。外界評估,在上述舉措之外,大陸財政部門可能還會提出配套措施,譬如財政補貼、財政貼息優惠貸款等,為小、微企業進一步營造更好的經營環境。

(三)改革重心與政策展望

 大陸經濟在三十年高速增長後,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和工業品製造國,經濟總量躍升為全球第二,但如今經濟發展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出現過度投資、地方債風險、出口依賴、生態破壞,勞動力、要素生產率下降,信貸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促進經濟增長的功能在弱化,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整體潛在增長率下滑,維持經濟高速持續增長的條件普遍遇到挑戰,經濟增長由過去兩位數的高增長轉向7%至8%的增長區間。如果再沿用過去傳統方式刺激增長,不僅難以奏效,還會延緩調結構與轉型的進程,因此提高生產率是大陸改革的最大挑戰。

 習李執政以來,一直在尋找經濟升級的動力與支撐點,尋求內生動力和高效率,所表達的政策思路與政策選擇,都是圍繞此一理念展開。甫於7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所強調的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積極釋放有效需求,推動居民消費升級,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推動新興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等,也都有回歸實體經濟,促進提升生產率的意涵。

 由於大陸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外界預期在「穩中求進」的政策導向下,接下來將會在有限空間內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可能會在投資與消費政策方面有一定的寬鬆。上述政治局會議強調擴大內需,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比如信息消費等,外界給予相當大的期待。預計大陸未來將會推出更多著眼於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營運的措施,這些措施可能會偏向私營企業和有利於居民消費的行業,將有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減少對投資的依賴。而隨著這些政策的調整,大陸也將推出一攬子改革措施,包括利率和匯率體制改革在內的金融體制改革、城鎮化改革、地方財政體制改革、土地利用改革、行政管制改革等。

(四)結語

 大陸經濟增速減緩的原因複雜,而且這些因素短中期內難以有效改善。在內外衝擊下,改革如何定位?調控如何定調?都是當前大陸最堪思慮的議題。

 今年7月之前,習李政府經濟政策的核心是「調結構、穩增長」。但在經濟持續趨緩下,李克強表示經濟增長的底線是7%,不允許越過這個底線,因此政策核心變成了「穩增長、調結構」。此種思路推演是:當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7%以上)時,主推「調結構、促改革」;當經濟運行逼近上下限(上限是防通脹,下限是穩增長、保就業)時,則以「穩增長、控風險」為主,同時兼顧「調結構、促改革」。大陸學者認為此種新思路不再是「一刀切」,而是「統籌施策,審時度勢」,是「李克強經濟學」的方法論。然而究其實,所謂的審時度勢,其實是游移兩端,實施微刺激與微調控,意在治標而非治本。此不僅與李克強自己所言「不能因經濟指標的一時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相矛盾,而且談不上深化體制改革,對經濟轉型恐亦難產生實質裨益。

 進一步市場化改革是習李政府的核心訴求,李克強上任之後,承諾要把「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的1,700多項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真正向市場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以激發經濟與社會發展活力。而此種改革關鍵在怎麼轉變思想,怎麼放權。對此外界期待今秋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或將確定更明確的市場化改革方向。這些改革不僅攸關大陸發展前景,對兩岸經貿互動亦將帶來廣泛的影響,相關事態發展,尤需密切關注因應。

(來源/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649期) 

【中央網路報】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ndycrush 的頭像
    candycrush

    聶小倩電視劇 , 聶小倩 陳庭妮 , 聶小倩 中視 , 聶小倩線上看 , 聶小倩 陳庭妮線上看 , 聶小倩電視劇線上看 , 搶救21克的愛情 , 莫子儀 , 聶小倩 陳庭妮第一集 , 陳庭妮 , 聶小倩 中視線上看

    candycru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