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于國欽】
■傳統預算編列會以過去預算書為藍本,對已在執行的支出,新年度往往會理所當然的繼續執行,零基預算恰恰相反,它不考慮過去預算支用的情形,而是以最新情勢重新評估預算支用的合理性。
■美國總統卡特1972年任喬治亞州州長時,採行零基預算改革喬治亞州的財政,成效卓著,隨後參選美國總統,零基預算為其重要政見之一,入主白宮兩年後發布行政命令採行這項制度。
1970年代能源危機席捲全球,經濟停滯,各國政府及企業入不敷出,為撙節預算,管控浮濫支出,零基預算(zero-base budgeting)因應而生,簡單講,零基預算的概念就是「一切從零開始」。
傳統預算編列都是以往年的預算為藍本,酌予調整而成,零基預算則是一切從零開始,每年依據外在環境的情勢來評估各項施政的優先次序,重新調整預算的分配。這個預算編列方式可以排除不具效益的計畫,減少浮濫支出,讓預算的每塊錢都花在刀口上。
隨著美國州政府與企業實施零基預算,1978年我國行政院主計長周宏濤也要求各級主計單位在編製預算時需注重「零基預算的精神」,1995年全國主計業務檢討會議上,主計長汪錕還特別把「推動中長程預算制度,精進零基預算精神」列為五大中心議題的第一案。
喊了30年 做到多少
零基預算談了三十年,我們的預算編列有多少零基預算的精神?如今主計總處核列的各政事別支出,零基預算的精神何在?同一政事別底下的各項計畫是否允當,有年年歸零重新思考嗎?各項計畫的優先次序,有因應外在變化而年年調整嗎?恐怕是沒有的。
長期以來,我們政府預算的編列依然是取決政治,而非取決於效益。兩年前總統大選白熱化之際,執政黨原擬讓老農津貼、老人生活津貼依物價指數漲幅微調,但最後還是敵不過選舉壓力,來了個政策大轉彎,大幅調升這些社福支出,使得國庫每年得增列205億元;同樣兩年多前我們的財政並不寬裕,但府院堅持幫軍公教加薪3%,這一加薪也讓國庫每年多花216億元。
我們的主計長及財政部長理應向總統、閣揆反映:調高社福津貼及軍公教加薪,合計將使國庫每年多花400多億元,嚴重排擠其他預算,影響深遠。遺憾的是,內閣竟無一人反對,還紛紛發表樂觀的看法以迎合上意,然而對照如今公共建設預算捉襟見肘之狀,其畫面是何等諷刺,內閣當年的樂觀跑到哪裡去了?我們預算的編列到底還有沒有準則?
從三十年前主計長周宏濤談零基預算迄今,我們的政府預算編列非但看不出有零基預算的精神,反而處處皆有政治算計的斧鑿痕跡,許多該收的稅不敢收,不該給的福利卻全給了,這種毫無章法的預算分派,近些年連經建會高層也看不下去了,直言要主計總處回歸零基預算。
選票壓力 社福支出大增
我們看幾個簡單的數字:1991~1995年中央政府歲出裡,經濟發展占18%,2009~2013年僅13.2%,而社福支出在兩段期間的比率則由11.6%倍增至20.8%,這個變化是反映零基預算的精神,或者是政治的算計?不言自明。
政治當道,專業退位,將使得預算分派一步步失控,至終非僅國債急升,也將導致經濟乏力,台灣如今已有此一徵兆,若不儘速回歸零基預算,讓國庫每塊錢都花在刀口上,恐怕希臘、西班牙的今天,就將成為台灣的明天。